福建省泉州市两级法院对泉(州)三(明)高速公路鲤城段征地拆迁系列腐败案相继审结宣判。这起腐败窝案涉案金额1473.49万元,涉及泉三高速公路建设鲤城分指挥部、鲤城区房屋拆迁公司、中介组织、相关社区等19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4人。通过办案,共追回款项1300.63万元,追缴赃款63.63万元。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时成立“临时指挥部”,抽调相关人员参与,由于权力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监督缺位等原因,“临时指挥部”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无中生有”
泉三高速公路是贯穿福建东西部的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泉州鲤城段全长5.21公里,涉及3个街道办事处的6个社区、13家企业和江南高新园区。
2005年下半年,陈少彬投资的位于鲤城区曾林社区的新村建设用地因泉三高速公路建设被征用。为多获取补偿款,陈少彬伙同鲤城分指挥部工作人员张庆忠共谋虚构该新村建设用地原有3座古民宅被拆除后尚未赔偿的情况,向鲤城分指挥部骗取补偿款。
随后,陈少彬找到指挥部土地报批组副组长魏其明、曾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金泳、鲤城区房屋拆迁有限公司经理蔡炳和帮忙。魏其明帮助陈少彬拟写了关于曾林村在新村建设中拆除旧大厝的情况报告,并帮助修改了陈少彬提供的虚构古民宅材料;陈金泳伪造了三座古大厝拆迁赔偿的部分报备审批材料,并利用职务之便,以曾林社区居委会名义与泉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签订房屋拆迁作价补偿协议;蔡炳和核准陈金泳提供的伪造材料,并授意工作人员拟写了补偿金额111.9万元补偿协议。
鲤城分指挥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这3座虚构的古大厝补偿问题,张庆忠每次都发言证实这3座古大厝确实存在并建议予以补偿,还在拆迁具体情况反应表中“指挥部工作队意见”栏中签署“建议补偿”意见。时任鲤城区委常委、鲤城分指挥部常务副指挥,负责鲤城段征地拆迁工作的黄海防,既不审查补偿材料和调查核实,也未按规定向上级指挥部请示,擅自决定对3座虚构的古大厝作出111.9万元补偿。
巨额补偿款骗到手后,陈少彬分给魏其明、蔡炳和、张庆忠各5万元作为答谢,陈金泳拿了1.9万元。
2007年上半年,泉三高速公路曾林大桥桥墩建设需要扩征部分土地,陈少彬、魏其明、蔡炳和、陈金泳等人以相似手法,虚构曾林大桥桥墩旁有座铁皮厝在扩征时被拆除,向鲤城分指挥部骗取补偿款16.7万元。
滥用职权
2005年,泉三高速公路建设需征用位于鲤城区上村社区的某单位营区12.8亩。事实上,早在2000年,上村社区居民杨某就与该单位签订协议,以“换建”方式取得该营区使用权,并用作厂房,之后又增建一幢厂房。
黄海防明知该营区部分房屋的实际使用状况为厂房、应当按厂房标准支付补偿款,却在鲤城分指挥部研究该营区房屋拆迁补偿方案时,以该单位具有特殊性为由,擅自决定全部以住房标准予以补偿,此举超标准多支付房屋补偿款58万元。
根据泉州至三明高速鲤城段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只有在规定期限内搬迁完毕并签订协议的,才能给予按期搬迁奖励金。黄海防明知该营区逾期搬迁,不符合享受奖励金条件,却以该单位具有特殊性和提出奖励金要求为由,擅自发放拆迁奖励金103万元。
泉州市中级法院审理查明,在泉三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中,黄海防多次滥用职权,共造成国家财产损失261万多元。
除黄海防外,“大笔一挥”使国家财产流失的还有鲤城分指挥部土地报批组组长、时任泉州市国土资源局鲤城分局局长钟永华。
2005年间,钟永华在办理当地5家划拨用地企业征迁土地补偿过程中,不认真审核相关材料,也不向鲤城分指挥部提出应要求企业交纳土地出让金的意见,草率地在相关补偿材料上签名盖章予以确认,致使应收的土地出让金58.6万余元流失。
虚假评估
2005年11月,泉州择明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受鲤城分指挥部委托,对泉三高速公路鲤城段拆迁红线范围内的项目进行评估。
2006年11月,择明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经理黄育明、评估人员陈锡鑫明知杨某承租的某单位营房附属设施已经被征用拆除、无实物可评估,仍根据鲤城区房屋拆迁有限公司经理蔡炳和的要求,以公司名义出具了一份评估价值为56万元的虚假评估报告,报告中的评估项目系虚构,并收取相应的评估费用2752元。
鲤城分指挥部根据这份虚假评估报告向杨某支付赔偿款56万元,杨某给了蔡炳和10万元,评估人员陈锡鑫收到了蔡炳和经手贿送的2万元。
警惕“临时”黑洞
泉三高速公路建设鲤城分指挥部种种乱象背后,隐藏着腐败行为。
法院审理查明,2005年至2008年,因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上对请托人“额外关照”,黄海防收取相关人员贿送的好处费共9笔16.3万元。2009年11月30日,泉州市中级法院以黄海防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决执行有期徒刑11年6个月。2004年至2008年,钟永华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收受相关企业的贿赂达13万元。鲤城区法院以钟永华犯玩忽职守罪、受贿罪,判决执行有期徒刑9年。
泉州市纪委指出,泉三高速公路鲤城段征地拆迁腐败窝案暴露出的征地拆迁领域监管漏洞值得深思。拆迁指挥部权力过大,缺乏监管,相关负责人自主决定空间过大。从这起腐败窝案看,弄虚作假的补偿款数十万、上百万,但只需经指挥部负责人“一支笔”,巨额补偿款就落入了私人口袋。
据介绍,近年来,重点工程征地拆迁领域腐败案时有发生,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泉州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说,“临时指挥部”工作人员之所以有恃无恐,与指挥部的监督缺位不无关系,不仅其日常运作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而缺乏有效的监督,并且在其征迁或施工等“任务”完成后,指挥部临时抽调来的工作人员说散伙就散伙,没有接受岗位考核、相关资料交接等硬性规定。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加强对“临时指挥部”权力的监督制约,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新华社专稿)
来源:http://www.news.cn/chinanews/2010-05/12/content_19769565.htm